浙江大学概况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家重点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985计划”建设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建校112年来,浙江大学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为己任,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百余年来,学校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着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校园环境幽雅,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是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学科领域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二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前期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立竺可桢学院,实施特殊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成才环境。
学校学科布局完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30个院、系。拥有4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21个硕士点、11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1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7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博士生导师1215人。全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0余人,硕士生9800余人,博士生6700余人,外国留学生1900余人。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创造条件,设立了本科生对外交流基金,每年选派本科学生近千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45%。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和科学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占地面积6700余亩。学校拥有纸本文献达59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6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300余种,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数量与支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校还拥有6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附属医院和1家出版社。
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向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
序号 |
招生名称 |
学制 |
高考科类 |
专业及专业方向 |
培养学院(系) |
1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4 |
文、理 |
哲学、汉语言文学(含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含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博物馆学、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
人文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2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4 |
文、理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方向)、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创业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含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方向、风险管理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含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含电子政务方向) |
经济学院
光华法学院
教育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
3 |
理科试验班类 |
4 |
理 |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运筹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统计学(含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生物数学方向)、物理学(含电子信息方向)、化学、应用化学 (含化学生物学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气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 |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药学院 |
4 |
工科试验班 |
4 |
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方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含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工程力学(含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机械工程学系
能源工程学系
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航空航天学院 |
5 |
应用生物科学 |
4 |
理 |
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
6 |
医学试验班类 |
7 |
理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
医学院 |
7 |
医学试验班 |
8 |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 |
8 |
建筑学 |
5 |
理 |
建筑学(含景观学方向) |
建筑工程学院 |
9 |
城市规划 |
5 |
城市规划 |
建筑工程学院 |
10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理 |
数字媒体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11 |
运动训练 |
4 |
体育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院 |
12 |
美术学 |
5 |
艺术 |
美术学 |
人文学院 |
13 |
艺术设计 |
4 |
艺术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艺术设计(环艺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
答考生问
问: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答:在人才培养方面,浙江大学一直提倡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而不是以专业的需要为核心。作为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校努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并有机会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从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创新拔尖人才。
为实现“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学校积极推进“基础宽厚、专业自主、复合交叉、鼓励探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化成长空间。
1. 学校2009年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实行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学部大类招生,并打通了大类基础课。学生填报的专业大类有6个,另有特殊培养的专业方向7个。大类招生使学生入学时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通过宽口径的通识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 按大类交叉培养。学校设置了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设计四大类平台课程模块,每个学生在完成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主修专业培养阶段。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交叉学习,鼓励学生辅修或双修第二专业。
3. 学生入学1年后至2年内确认主修专业。经过1至2年的学习,学生在满足相关专业前置课程修读要求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规划,及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确认主修专业,学生也可跨大类确认主修或双修、辅修其它专业。
4. 全面实施学分制。以弹性学制、选课制等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因交叉学习或创新学习的需要,允许学制4年的学生延长至6年、学制5年的学生延长至7年修满学分毕业。
5. 实行“四学期制”。学校按“秋、冬、春、夏”4个学期安排教学,循环开课,每学期长度各为9周。实施“四学期制”将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范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也为更多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课执教创造了条件。
问:浙江大学有哪些特色教育模式?
答:1.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并逐步推出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形成以计算机+X、生物+X、外语+X以及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供优秀学生选读。
2. 学校支持各院、系开设若干跨学科、综合性、有特色的辅修班,如“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工程教育高级班”等,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开放所有专业,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
3. 考虑特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鼓励探究知识,学校实行特殊培养方案和若干本硕(博)统筹培养计划,学生经选拔后进入竺可桢学院进行特殊专业培养。
4. 竺可桢学院,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荣誉学院,是学校实施特殊培养方案、学生追求卓越学习的领地。经申请批准的学生可自主选择各专业出口,自由进出,选择按普通培养或特殊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学生修满规定的荣誉课程学分,可申请获得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荣誉证书。在每届新生中选拔400-500人(含保送生、自主招生学生和高考生)。
5. 丘成桐数学班,是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创立的数学专业英才班。每年由丘成桐先生亲自主持选拔,招收具有突出数学才能、有献身数学事业信念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约15人。优秀的毕业生将被推荐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6. 巴德年医学班(医学试验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的本科学业,第二阶段接受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入学后进入竺可桢学院,经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后,可以自主选择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完成学业获相应专业学士学位,并要求修完相应的医学预科课程,第5年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学业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问:2009年浙江大学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有什么新举措?
答:学校今年进一步实行按学部大类招生并打通了大类基础课,大类中的学生入学后经过1年多时间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确认主修专业。
为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大类培养工作,学校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同时,学校设立“求是学院”,专门负责大学一年级新生及主修专业确认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问:按大类招生、培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
答:1. 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和拓宽视野,选择更适合社会需要和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更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体现了学校“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
3. 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结构优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和实践教学意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4. 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优质课程建设和特色专业发展得以保证。
问:实行大类招生以后,还有转系或转专业的可能吗?
答:实行大类招生后,我们用主修、双修、辅修确认制代替了以往的转系、转专业的做法。学生进校后先在大类平台学习,根据各专业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和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在两年内申请确认主修专业或专业方向,可跨大类确认主修,也可双修、辅修其它专业。
问:在主修专业不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同时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
答: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一般情况下,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的学生可在第二学年通过注册后有系统地修读,也可以自主选课修读,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主、辅修前期课程学分按规定可以互通互认,专业课程需修完规定学分。
问:学生在选课方面有多大的自由度?
答:“四学期制”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自己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可根据平行开课情况和循环开课时间,采用容量避峰原则,自主选择修读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问:浙江大学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有什么特点?
答:学校与国外140多所著名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设立本科学生对外交流奖学金,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各种国际交流机会,近两年已投入近700万元资助1965名本科学生出国交流,2008年就有近千名本科生参加了对外交流活动。我校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有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学术交流有①交换生②暑(寒)期班③攻读学位④科学研究⑤学科竞赛⑥实习;文化交流有①主题研究②访问考察③文艺、体育团队互访等形式。此外,2008年有3500多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
问:浙江大学农学类专业招生今年有什么变化?
答:2009年,我校授农学学位的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个专业以及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生物科学”名称在提前批次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1年内不分专业实施通识和基础教育,一年后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结合社会需求,确认主修专业,主修确认限于以上7个专业。其中主修确认到授予农学学位专业的学生,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52号)文件精神,将免交学费。在主修这些专业的前提下,学校鼓励交叉学习,学生可辅修或双修其它专业,完成学业授予相应的证书(含我校学位证书)。
问:浙江大学如何招收国防生?
答:国防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江西、辽宁、河北、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等12个省招收,录取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预防医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报考国防生须政治合格,志愿从事国防事业,年龄在20周岁以下(1989年8月31日后出生),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的体检标准,视力可适当放宽。考生须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方可按规定参加政审、面试和复检,合格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实行网上录取。考生录取后须与浙江大学、南京军区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每年由军队提供10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国防生招生网:www.gfs.zju.edu.cn)
问:浙江大学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预收,一般专业学费每人每年4800元;艺术类专业学费每人每年7000元,软件工程专业学费前2年为每人每年4800元,第3年1.6万元,第4年1万元。学费每学年按所修学分结算一次,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200元。
问:浙江大学奖学金和经济资助政策如何?
答:我校有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其中校设奖学金奖励面约32%,奖金总额超过千万元。此外,一些著名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设立外设奖学金30余项,2008年奖金总额达330余万元。学校已实现了“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社会承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给予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无息借款、学费减免、专项补助、外设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资助。
问:浙江大学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答: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创新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把我校作为他们的人才库。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5%以上;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院系介绍
人文学院
该院秉持“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的办学理念,为学界、政界、文化界和企业界输送高端人才。现有教授62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设6个系,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硕士点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国家985(Ⅱ)”创新基地2个。
该院与日本、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签署了交换学生的框架协议,推动本科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该院有专项院级奖、助学金,每年覆盖面达30%以上,基地班还有专设奖学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30%,其中两个基地班的深造率达到50%。该院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良好道德素养、扎实专业理论和技能,适应各行业工作需要的高级中文专业人才。
古典文献专业 该专业连续7年在全国高校本科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古典文献学功底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编辑出版学专业 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新发展需求,具备较系统的编辑出版专业技能和较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事业发展具有开拓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历史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博物馆学专业 培养具有文化遗产保护、鉴定、展示、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哲学专业 遵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古训,采取小班化精英式教育,培养能在教育科研、文化传播、行政管理等领域中独立思考、缜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约有50%继续深造。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该院培养熟谙目标语言国家的国情,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具有交叉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该院不仅致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
该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有教授27人,还有外籍师资。该院大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两个以上国际学术会议,已与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建立了多种在校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该院有现代化语言教室80间,可随时接收境外各语种电视节目;有电子网络多媒体教室20间,可支持每个学生独立上网进行视、听、读、写,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文化机构、涉外企业、新闻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等就业。继续深造的学生拥有交叉学科背景,可选择外语专业或适合自己的其他专业继续学习。
英语专业 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2种以上外语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人文发展前沿,具备良好人文素养、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
俄语专业 小班化的教学,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效的教学效果,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成为“精品”。
法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功底,丰富的法国文化知识,广泛的社交能力,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敏锐的感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外事、管理、科研、教学人才。
德语专业 培养国际型德语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人文社科、经贸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养成学生的宏大气度。在校期间,优秀学生有机会参加德国名校的暑期学习。
日语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中日文化底蕴和文学涵养、熟谙日本国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运用日语的复合型日语高级人才。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该院以“厚德博识、自由宽容”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熟练传播与表达技能、宽阔国际视野及较深厚文化功底的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博识睿智、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优秀公共事务人才。
该院现有新闻与传播学系和国际文化学系,并正筹建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该院创办有中文学术刊物《中国传媒报告》、英文学术刊物《Chinese Media Research》和中国传媒学术智库网(www.zeview.com),获得学界与业界的好评。
该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联系,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毕业生遍及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政法部门、大型企业、科研和教育机构。该院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新闻学专业 培养视野开阔、思维敏锐、能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摄制以及新闻编辑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及相关领域高级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与传播理论,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了解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现状,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规则和写作技巧,并引入影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敏锐洞察力、具有创意策略思维与表现能力、具有广告营销与品牌传播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接受中西比较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经济学院
该院以“求是创新,经世济民”为院训。现有国家与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其中“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A类平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17个;配备了大中型教学软件平台12个和专业实验室8个,有国内外期刊300余种和藏书7万余册,构建学生多维的学习环境。
该院现有教授29人,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留学海外多年的学者,还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任兼职教授。该院以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为支撑,由知名的教授、学者、企业家、经理人带领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培养经济学研究能力。该院与很多国际名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率达40%。
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毕业生除进入国内外名校和研究机构深造外,可进入政府经济部门、银行、证券及投资公司、会计审计事务所等部门就业。
经济学专业 培养具有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分析和预测、规划和决策能力的综合经济管理高级人才。
金融学专业 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能胜任金融监管、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
财政学专业 培养融经济理论与理财技能于一身,能到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税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为体系,培养了解国际经济形势,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事务或相关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并掌握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光华法学院
该院2006年获光华教育基金会亿元捐助,冠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位于六和塔下的百年之江校区。该院秉承“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院训,以“专业典范,社会公义”为教育目标,致力于塑造既有娴熟的法律技能和职业伦理,又具宽阔国际视野的治国之才。该院坚持以“热爱学生为本”开展职业训练式教学。
该院现有教授20人,其中有多位“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有一批留学欧美等国的年轻学者;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
该院聘请国内外名校的著名法学家组成“教授委员会”,负责学院的学术判断事务;与海外著名大学联系频繁,每年邀请诸多知名法学家来校讲座,不断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该院还专门设立多类院级奖、助学金。
法学专业 该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面向全校学生确认主修专业。学生在两年大类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严格的法学专业训练。有相当比例的优秀学生可进入“本硕一贯制”培养。学院建立了法律职业培训机制,设置多种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法庭”和“诊所教育”及各类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法律意识和独立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毕业生遍及政法机关、著名律师事务所、大型公司和企业、科研和教育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