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学院探寻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
|
|
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化解人才供需矛盾?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学校得到贯彻和落实?德州学院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积极进行专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与优化,着力实施企校共建、联合办学,不断深入探索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发展新途径,形成了“三结合、三紧跟、六共同”企校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有效的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
据德州学院党委书记任运河介绍,“三结合”是指办学结合行业需求、教学资源结合行业资源、学校培养结合企业培养;“三紧跟”是指课程设置紧跟生产过程、教学设计紧跟岗位能力、教材选配紧跟任务项目;“六共同”是指企校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研发技术项目,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共同监控教育教学质量。
据记者了解,德州学院实质性企校合作始于2006年,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学校适时确立了贴近市场、服务社会的企校合作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企校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办学特色。以与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举办“皇明班”为标志,已走过了四个年头。目前,学校已与10余家企业进行了实质性合作。
为有效开展企校合作,德州学院聘请企业的董事和行业技术骨干与学院部分学科带头人,共同成立了“工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工科专业建设。在职称评聘,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德州学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到企业一线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横向课题研究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德州学院一方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另一方面聘请相企业和产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目前已有130多位学院老师在合作企业任职,有80余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受聘于德州学院。
2008年以来,德州学院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在多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先后与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7个。德州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了科学的育人平台。 自2007年以来,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在省内外50余家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的“零过渡”。
任运河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人才的支撑,更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持续不断、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企业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结合,离不开“学”和“研”的支持,这种结合和支持不是政策上的平衡,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的要求,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高校不但可以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而且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培养人才、发展技术、提升水平。
随着“三结合”、“三紧跟”、“六共同”的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企校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通过企校合作,德州学院工科专业已建成3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009年工科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达30%,初次就业率达96%,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获奖140余项。学生高就业率、高考研率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德州学院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张春法)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