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范大学抓质量工程 践行“爱满天下”理念 |
|
|
安徽广播网12月1日消息(记者:李晓峰、通讯员:陈挚)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09年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名单,在已公布的2009年国家级“质量工程”获批项目中,安徽师范大学共有8个项目获准立项,至此,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总数已达20项,位居我省省属本科院校之首。
这8个项目分别是英语和音乐学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公共教育学”、 “文学理论”3门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学分制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教学成果奖。
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获批这么多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让慕名来学校考察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赞叹。这一可喜成绩是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精心组织与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充分展示了安徽师范大学在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内涵发展的主旨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学校八十多年厚重师范教育特色蕴育出的良好学风教风,积极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
据悉,自2007年1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安徽师范大学狠抓学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定期开展质量工程阶段性检查,使全校上下从思想到行动都掀起了一股提高办学质量的热潮。同时学校加大了人财力的投入,教育资源从软件到硬件都得到了全面的更新与提高。在此契机上,学校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大力开展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为此学校修订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和实践规模,加强内外宣传和校际教学合作,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了我省教育人才“质”的突破。而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围绕着“质量工程”建设这一指挥棒,瞄准突破口,在优势项目建设上积极进行项目申报。
凭借着雄厚的专业基础和人才高地,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安徽师范大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人才,他们是21世纪的“陶行知”。
2004年9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吴青山同学在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红梅社区正式组织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自发性质的全市性爱心家教组织一一芜湖市五四爱心学校。从建校之初的风雨险阻到如今的初具规模,五四爱心学校已建立多所分校,先后有8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累计为芜湖市及周边500多名特困家庭子女,送去了10万个小时的无偿服务。五四爱心学校义务支教遍江淮,正将无私的爱心教育推向更多渴望知识的孩子。
2008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王继彬同学在经过与团四川省委一个月的联系争取后,赶赴四川省达州市金鸡乡夫妻小学,独自一人进行了一个月的义务支教。支教结束后,他又通过学校积极争取企业的赞助、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于2009年7月率领安师大赴四川省支教团队一行9人再次回到夫妻小学进行义务支教,并在那里成立了“五四爱心学校”四川夫妻小学分校,建成了图书阅览室。他们承诺,今后每年暑期,都将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这里进行爱心支教活动。
2008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数计学院平民电脑学校在南陵县弋江镇弋丰村成立,该校由安师大数计学院发起创办、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面向乡村社区的平民百姓义务开展电脑知识普及、电脑故障咨询和网络文明宣传等活动。建校一年多来,除了在南陵县弋丰村,安师大的大学生们利用暑期在全国8个省开设了25所分校,服务时间近3000小时,涉及社区和乡村达150个。他们广泛普及电脑知识,传播先进文明,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安徽师范大学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投身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在困难中磨练品格,在奉献中感悟成长。从狠抓“质量工程”到培养“高质量人才”,安徽师范大学走过了一条不平凡、不容易的改革求索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学风熏陶下,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追求,会有越来越多的21世纪的“陶行知”从安徽师范大学走出。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