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工业学院:以专业师资建特色大学 |
|
|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李胜新 王春生
“3351创新学术团队计划”、“楚天学者计划”、“常青学者计划”,高质量的专业教学科研队伍已成为武汉工业学院打造特色大学的金字招牌。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最有实力的标志之一,学校要争取在一些学科领域初步体现不可替代性,凸现学科特色和优势,无论是学科队伍建设还是创新平台建设,无论是争取重大科研项目还是引领创新团队,最重要的都是学科带头人。过硬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对于一所高校追踪国际理论前沿、拓宽学术研究领域、突出学科优势特色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对于一所高校到底意味着什么,武汉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祚桥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自主创新多 攻关能力强
被全国500多家企业应用的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年产经济效益20余亿元。这喜人的科研成果正是源自武汉工业学院刘启觉教授主持开发的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在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方面成绩卓著。该设备将稻壳的热能用于生产蒸汽或作为农产品干燥机的热源,并通过控制稻壳灰的含碳量,生产有机肥,对稻壳灰进行综合利用,将碾米企业废弃的稻壳变废为宝,使之成为洁净、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谷物和油料干燥的“一机两用”。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食品安全危机的产生,在食品安全领域,学校依托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学科优势,积极推动绿色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工作,注重从农产品源头抓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和开展食品快速、特异、高效的检测方法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加快粮油国家标准的制定,武汉工业学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国家油料生产及油脂加工业技术标准,参与制定了大米、小麦以及燕麦、莜麦等杂粮的国家安全卫生标准,从而为从法律途径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二是注重从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工作,如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研究运用绿色添加剂替代化工添加剂,学校侯永清教授主持的“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畜禽肉质改进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等项目先后荣获2004年、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开展了食品快速、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研究,如研制出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三种快速检测方法(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开展了肉、蛋等食品中苏丹红、丙烯酰胺、四环素等有毒、有害化学物残留的快速检测研究,同时与国外专业机构合作研究对防范疯牛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性食品中“异常折叠朊蛋白(疯牛病病原)”的特异高效检测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均为食品安全检测做出了贡献。
结合实际紧 应用技术广
“一所优质的大学要懂得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李庆龙教授等专家围绕恩施地区的富硒资源做文章,培植富硒产业,开发出富硒茶、富硒山野等全国知名富硒产品,现已成为鄂西地区经济增长的亮点。刘大川教授的“紫苏油系列产品开发技术”被湖北蕲春李时珍保健油有限公司采用,“时珍牌”紫苏油、紫苏油胶囊被卫生部审定批准为保健食品,紫苏饮料被批准为特殊营养食品,带动了蕲春县紫苏产业发展。在开发长阳木瓜这一特色资源上(该县榔坪镇是闻名东南亚的“皱皮木瓜”生产基地),汪芳安教授等通过研究开发出木瓜冰酒、木瓜果醋等系列产品,并在长阳县实施转化,提高了农户种植木瓜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产品远销到日本。
完善自身,服务学生,回报社会。武汉工业学院以专业的队伍和精神践行打造特色大学的目标。印遇龙教授主持完成的“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李庆龙教授主持的“多酶分步法小麦麸膳食纤维食品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研究”,宋光森教授主持的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板栗加工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专业队伍创特色大学,成果有目共睹。近五年来,武汉工业学院先后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技项目55项,省部级科技项目509项;出版著作、教材241部;发表学术论文 4764 篇,其中SCI、EI、ISTP 三大索引收录534 篇;获发明专利1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上述科技成果大部分是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取得的,尤其是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均集中于该领域。
培养与引进结合 高层次人才引领学科发展
在专业人才自主培养的基础之上,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常青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引领相关学科迅速发展,培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目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名专家已聘为该校“常青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该校还聘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等多位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兼职教授,丰富校园师资力量。同时,依托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该校明确以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优势特色学科为先导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先后引进了美国杜克大学刘烈炬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伍国耀教授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一流专家担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学校的学科建设紧跟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学科前沿,具有了更开阔的学术视野。
建校50余年至今,学校在各专业领域汇聚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被江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聘为博士生导师21人,这批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已成为学校打造优质学科专业的领军和骨干人物。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