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试点“工程教育” |
|
|
作者:黄艾娇 朱燕亮
2009年10月15日,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报告厅。在一份联合培养留德学生意向书上,同济大学与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共同签字。这一幕,让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大四学生赵宇伟对未来多了一份新的憧憬:“进入大众总部实习,将获得留德的学费资助……”
这是同济大学与大众汽车23年亲密伙伴关系的自然延续,也是同济大学牵手国际汽车名企,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级汽车工程人才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预备工程师,提前进入企业做项目
徐黎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09届毕业生,如今已在上海大众发动机部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尽管是新人,但他却对这里的工作环境、业务流程毫无陌生感,每天工作起来熟门熟路,得心应手。因为几个月前,他曾是这里的一名预备工程师;一年前的暑假,他曾是这里的一名实习生。
今年2月下旬的一天,徐黎明带上大众公司基于产品开发实际需要提出的20多项研究课题之一的《塑料油箱的设计与试验》,走进了发动机研发部。在这里,公司的资深工程师戴奇耸成为他的企业导师,一步步指引他做项目。“戴老师会告诉我要做成什么,该完成哪些步骤,再具体到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与此同时,汽车学院青年博士邓俊老师对徐黎明进行理论指导,对研究问题加以提炼和深化。4个月内,项目顺利完成,两万多字毕业设计论文获大众优秀奖。
徐黎明是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共同实施的“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中的一员。每年,大众根据产品工程部的实际需求,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挑选出20至30名五年级本科生,作为企业的“预备工程师”。这些学生带着双方预先商定好的课题,进入大众相关专业科室做项目,既能享受到大学教师的理论指导,又有公司极富经验的工程师一对一的全程指引。所完成课题的成果将用于指导企业的实际生产。
培养计划自2007年在“大众汽车教育基金”下启动以来,汽车学院已有2008届、2009届两期共42名大五本科生入选,最终有25人被大众留用。目前第三期学生选拔正在进行中。
校企往来互动,合作之路越走越亲
EP节能赛车、极限重力赛车、智能循迹小车、太阳能模型车……一辆辆“同济号”车从汽车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驶出,驰骋在国内外各大赛场。创新实践基地主席、汽车学院大五学生陆巍说:“学校周边浓厚的汽车产业氛围,为我们学汽车的创造了最理想的学习实践环境。”
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校区布局,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汽车企业联姻赢得了“地利”。汽车学院正处上海国际汽车城腹地,这里集聚着一批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汽车研发机构。毗邻而居,校企往来互动极为便利:设立奖学金、共建实验室、资助教席……包括宝马、奔驰、通用等世界顶级品牌在内的国内外80%的汽车企业,都已进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合作企业名录。
为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输送本土现代汽车人才,是同济大学汽车学科自1988年创立之日起就怀有的自觉追求。20多年来,一条与企业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亲。
联合研发中国新能源汽车,深化校企合作。同济大学基于大众车型开发的数十辆燃料电池轿车,不仅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今年还在美国加州完成了半年的示范运行。
上海大众人员培训部的叶解勋老师谈及“预备工程师”项目时说,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这样的合作还将继续下去。
“校企结成人才培养共同体,其意义在于,将汽车行业的现实需求与学校的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表示,学院计划将“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向上汽、长安、吉利等国内自主品牌扩展,还将把与大众新达成意向的“留德学生联培项目”向奥迪、宝马、奔驰等外企延伸。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