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季度末,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引起人们的担忧。本报率先于去年10月21日在头版报道《金融危机改变大学生求职预期》。一年过去了,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究竟如何?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20多所高校发现,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超预期”:截至三季度末毕业生就业率大多超过去年同期或与去年持平。
就业“加速度”
“985”、“211”等重点院校,以复旦大学为例,到9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与去年持平;二本院校中,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就业率超过90%,上海电力(600021,股吧)学院就业率达到92%,均超出去年同期几个百分点;民办高校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为例,该校第一届毕业生中,已有93%的学生实现就业。
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6月以后毕业生就业明显“加速”,原因有三:其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效果显现,不少行业开始复苏,需求增加;其二,各高校全校总动员,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就业,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其三,金融危机为毕业生上了生动的“择业课”,许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帮一把”
上海各高校推出的各种“学生就业援助计划”,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旦大学为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一对一咨询推荐,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同学,由学校出面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今年首次试点的“托底计划”,在校内设立专门面向2009届毕业生的200个科研助理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华东理工大学从去年11月开始,就陆续推出了“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菜单,通过“职业指导下宿舍”“简历制作大赛”“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企业面对面”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上海外贸学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想方设法帮助毕业生找工作。
学长“树榜样”
沪上高校中,还出现了一批“就业榜样”。上海金融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刘浈洁是本地学生,毕业时在浙江台州一家民营银行找到了很好的岗位,她对周围同学说:“不如走出上海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很宽广。”上海外贸学院优秀毕业生翁索宇,曾作为交换生到欧洲学习,回国后选择到东郊宾馆市场营销部工作,她认为“求职时不必死盯着跨国公司、外资银行,去国有企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些榜样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同学改变就业观念。
随着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各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信心增强。上海金融学院提出:“只要学生不挑不拣,今年保证100%的就业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