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大学:向着“高水平大学”目标一步步迈进 |
|
|
2008年,广西大学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科水平、实现科研突破三大目标任务,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211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学科水平;拓展校市科技对接成果,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亮点纷呈。
【关键词】“211工程”三期建设
【亮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要求,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广西大学完成了“十一五”“211工程”国家立项工作,确定了重点学科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211工程”三期建设内容,编制完成了《广西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广西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和《广西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广西大学将重点建设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动植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学科、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学科、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等6个学科群。目前,以“211工程”为依托的新一轮学科建设进展顺利。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广西大学积极做好博士、硕士授权点申报准备工作。出台并实施了广西大学拟增列博士点学科论文发表资助办法,鼓励和支持拟增列博士点学科的建设工作;邀请了多位国务院学位办领导到校考察指导工作;组织了2008年拟增列博士点的各类评审,还对拟增列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为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做好了积极准备。
2008年,广西大学获得了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实验室立项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的汉语言文字学、植物病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3个学科顺利通过自治区专家组的中期检查;新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3个领域,还完成了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申报工作。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亮点】2008年12月3日,广西大学领导与专家一行20多人,赴来宾市开展校市科技对接活动,并与来宾市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至此,广西大学已和广西全部14个地级市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2006年底,按照“服务、贡献、创新、发展”的思路,广西大学第五次科技大会上提出了新的服务目标:要在“科技大篷车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继续“走出校园,融入地方,合作共赢”,与广西各地、各行业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校—市、校—企对接活动,实现广西大学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通过开展校—市科技对接,引导教学科研人员走出校园,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让学校发展的视野超越校园的围墙,向农田、车间延伸,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大舞台、大空间。
两年来,这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学研大行动初步显示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硕果。
通过科技对接活动,广西大学推介了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和部分适合当地产业需求的高新技术,征集到合作项目70多项,组织科技对接专项申报40余项,获得立项20余项,已获资助总额200多万元,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设立科技对接基金5个(基金总额550万元);出动专家数近700多人次,受益群众达数百万人次。 【关键词】科研总经费
【亮点】2008年广西大学科研总经费达到1.32亿元。这是继200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2008年广西大学的科研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新的跨越。
科研经费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基本指标,纵向科研项目是科研经费在质量上的表现,横向科研项目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各级成果奖,特别是广西和国家的科技奖项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体现,科研机构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出成果的园地,也是体现水平的标志。
广西大学鼓励联合、合作,加强以科研团队为核心的科研队伍建设。2008年的科研经费不仅在数量实现新跨越,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取得重大突破。体现在:纵向经费首次多于横向经费,占53%;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总经费为1114万元;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总经费为93万元;获科技部项目总经费达2248万元。
此外,广西大学还不断探索实践,形成系统的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九大科研工作机制,包括科研经费推进机制、项目源开拓机制、纵向项目申报机制、科研奖励促进机制、实验室提升机制、科研团队形成机制、科研质量检测机制、科研合作机制以及科研经费使用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亮点】2008年9月,200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发布的评审结果,广西大学获奖等级及获奖数量均获丰收,获一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6项(3项为第一完成单位),三等奖12项(4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共20个项目获奖。
获奖项目中,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和曾令民教授主持的“稀土锑合金相图及相关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能研究”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每年最多评出6项,2008年评出4项,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广西大学对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策划,继2006年以来,广西大学已连续三年卫冕一等奖,尤其是2008年同时获2项一等奖。据悉,自198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设立以来,还从未有过同一单位同一年获2项一等奖。
200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项目共149项,其中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4项(广西大学2项,占50%),二等奖43项,三等奖101项。
【关键词】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
【亮点】2008年9月19日,广西大学迎来了9名首批进站博士后。
2007年8月14日,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微生物学、畜牧学三个学科获得了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12月,农学院也获批准设立项目博士后。获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围绕广西国民经济急需的宏观性、战略性和跨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健全了博士后工作评估体系;规范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录用机制,考核指标体系,进站遴选、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制度;完善了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纪律约束、择优汰劣等管理办法。
建立博士后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和人才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广西大学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深化各项改革,注重内涵发展,在学科水平、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广西大学的博士后工作虽起步较晚,但紧紧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牵引,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在博士后工作“软、硬”环境上下功夫,力争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成为吸引、培养和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优秀平台,成为“人才特区”。广西目前有流动站数量七个,其中广西大学三个,涉及理、工、农三大学科,无论从建站规模、进站人数、导师数量上都处在广西的前列。
【关键词】80周年校庆
【亮点】80年栉风沐雨,80载开拓奋进。
2008年11月8日,广西大学迎来80周年华诞。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大力配合和积极努力下,广西大学本着“务实、节俭、传承、创新”的原则,成功举办了80周年校庆。
广西大学开展了西大精神大讨论,凝练确定了“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新校训,重新修改了校歌,编写出版了“广西大学80周年校庆丛书”,组织了校史展、书画摄影作品展、校庆庆典大会、招待宴会、文艺晚会、中外大学合作校长研讨会、校友论坛、学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还召开了第五次校友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校友会常务理事和理事。
据不完全统计,校庆当天,参加庆典大会和校庆系列活动的嘉宾500多人、校友达2.5万人。80周年校庆的成功举办,不但展示了学校80年办学的成果,宣传了广西大学的各项成就,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为学校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还进一步开发了校友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本次校庆全校共收到各类捐款1400多万元。(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昊)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