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科技活动激发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活的因子 |
|
|
走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实验大楼七楼学生科技活动展室,你将看到这里陈列着很多汽车工程系学生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科技大赛中获奖的设计作品,如;多功能轮椅、智能识别装置、滑切式手动切纸机、新型可折叠式拐杖、多功能护理床等等,四周墙壁上张贴着一幅幅与汽车造型设计有关的彩色图画,在柔和的光线下,则透射着鲜明的立体视觉效果。而地面上专门铺设的智能汽车实验跑道更是引人注目。如果有机会,你还会观摩到学生们自己研制的智能汽车模型在它上面飞速行驶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便油然而生出一种对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无限遐想。
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类似上述这样专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还有多处,这里只是一个缩影。比如在电气工程系,就有一个与汽车工程系几乎完全相似的智能汽车实验跑道。不同的是,前者是采用摄像头激光照相扫描原理,后者是利用光电管红外线传感识别技术。巧的是,这两个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各自设计的作品“鹰眼1号”和 “光电2号”在2008年8月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上双双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正实现了殊途同归的目标。
尽管目前智能汽车还远处于实验室理论研究之中,但它带给青年学子们的巨大魅力足已令他们全身心的为之倾倒。兴趣与爱好驱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此项科技活动中来。
一、“鹰眼1号” 一个为智能汽车寻梦的合作团队
柯超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大四学生,老家在湖北黄冈。他的两名队友都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的学生,一名叫闫琪,一名叫吴汉。
“我们三个人都对电子设计特别感兴趣,都爱动,喜欢搞些小玩艺。”柯超说,他从小就对电子产品感兴趣,上初中时照着电子书组装了一部收音机,可以收到不少台。
上高中后,柯超的兴趣更加浓厚,几天时间就用一些旧电子元件组装出了一对对讲机,在100米范围内可以通话。
其两个队友也和他一样,小时候都特别喜欢动手,经常把家里的一些电子设备拆了装、装料拆。三人考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蓝宙科技小组,和高年级同学一起搞设计。
2006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作为汽车学科特色优势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当年,面对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强大对手,汽院 代表队只得了个“优胜奖”。
2007年,柯超团队决定参加第三届比赛,并力争有所突破。
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分为摄像头组和光电组,柯超团队将目光放在摄像头组上。
第一步要设计出一辆汽车。组委会提供一辆汽车底盘、四个轮子等物品柯超团队又购买了一些汽车部件。
刚开始,他们组装好的汽车只能在轨道上慢慢爬。但经过无数次改进,汽车还是跑不起来。为此,2008年春节,柯超只在家里待了几天就和两个队员赶回学校钻研起来。半个月后,汽车终于慢慢跑了起来。
然而,要想参加比赛,车子跑起来还不够,还要跑的快。随后,三个小伙子干脆把铺盖搬到了实验室,一旦有了灵感,马上爬起来试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三人边做边摸索,花了一年时间,终于组装出了“鹰眼1号”。
智能汽车大赛,比的是谁设计的汽车在特定的赛道上跑的更快更稳。柯超团队设计的汽车,主要靠汽车前面的摄像头不停地拍摄前方的道路,然后将拍摄到的信息传到单片机上,再给车轮发出跑动指令。“原理很简单,但设计起来很费时间。”柯超说,他们的汽车很多零件都是自己买的,如拍照用的摄像头,是他在淘宝网上花100多元买的。整个汽车所有零件加起来才1000元钱。
2008年8月29日,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在东北大学体育馆举行。当“鹰眼1号”跑完两圈赛道后,柯超看了一下时间,9秒96,他心里有了底;拿奖是没问题了。
二、“画车小子” 一段为汽车痴迷的传奇佳话
刘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这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画车小子”的年轻人在四年的大学时间里先后获得“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季军和“2006年亚洲区机动车辆创新设计竞赛”第四名的优秀成绩,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这位来自陕西神木的“画车小子”自小就是一个汽车迷。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第一次看见了那么好看的汽车,他的心被深深的地震撼了,那时,神木的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街上跑的车还多是夏利、奥拓之类的款式比较老、性能和档次不是很高的小车,新的车型几乎很少见到。但是。这次不同,他们看见的是一对由奔驰、奥迪等高档轿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的来到这里,要是能把他们画下来记下来该多好呀!也许当时的小伙伴们没有太注意,但是在刘鹏的小小的心里却埋下了画车的种子。
尽管当时的年龄很小,还分不清那些车是国产的、那些车是国外的,尽管当时的咨询条件很差,关于汽车的资料少得可怜,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少小刘鹏对“画车”的兴趣爱好。
2002年,刘鹏进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系学习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一门艺术创新与工程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有坚实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较强的艺术创新能力,时应当前工业产品设计的新潮流。在大一和大二,刘鹏努力学习透视、素描、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到了大三,他开始试验用电脑进行汽车设计,在电脑上圆自己的画车梦。在大学,他和几个对汽车设计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学习交流,老师们也给了他们极大的辅导和帮助,他们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举办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精英大赛。当时还在放寒假的刘鹏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心情格外激动。整个寒假,他都在家里琢磨构思汽车的造型和设计方案。一回到学校,他马上将手绘图有机给组委会。参赛作品脱颖而出,连续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参赛手绘图、模型制作、电脑制图、面试答辩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刘鹏一举获得季军。
其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专门派人来十堰与刘鹏签订其毕业后到该公司就业三年的合同(注;刘鹏现在东风汽车公司武汉研发中心工作)。
2006年9月,由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举办的“2006年亚洲区机动车辆创新设计竞赛”纳克斯帷幕。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500多组选手进行角逐。刘鹏和队友王淼同学在高手林立的竞争中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复赛。根据规则,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必须提交设计方案的缩小比例模型和设计展板。得知此消息后,汽车学院机械系工业设计教研室和指导老师王中推荐北京一家专业模型公司,鼓励他们利用春节时间前往该公司制作模型。刘鹏和王淼历经各种困难,用了21天时间,终于完成了模型制作。他们的作品——“1.5+1”顺利地进入决赛,一举夺得本届大赛第四名的好成绩。(据悉,大赛金、银奖被台湾地区两名选手夺得,季军为清华大学选手)。组委会对他们的“1.5+1”的创意青睐有加,认为作品;“车内旋转式儿童椅不但方便上下车,且被成人椅’‘揽入怀中’的安全设计更添爱意。外置、可折叠座椅及伸缩式后轮实现了空间的弹性缩放。而内外两套操作系统带来不同的驾驶体验,易更换的透明材料及‘心情’迷你灯更富有生活情趣,尽显个性魅力。
这里还有一段大赛中鲜为人知的小插曲;那就是刘鹏的“画车”深受大赛组委会专家的赞许,因而受到组委会专家的特别青睐,包括他之外的心里世界。在决赛中,有一个环节是组委会专家要求对选手进行面试,当专家听完刘鹏的陈述后,就再没有向他提出第二个为什么,而是微笑着让他在自己的面前就座。答辩的气氛不再凝重,话题一下子变得轻缓起来,一场面试开始变为一次特殊的交流与对话。可以说,专家爱惜人才,见过的青年才俊一定不菲,但当专家得知刘鹏出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时,他便深深地为眼前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精美、独特的设计理念感到无比地欣慰,
三、“机会与环境” 一条激活学生科技活动因子的涓涓溪流
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竞赛项目不单只是智能汽车、汽车造型设计两项,诸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英语竞赛等。在这些项目上,参赛学生均有不俗的表现。而在获奖学生中也不但只有刘鹏、柯超两人或两个团队,他们只是众多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中的一个先进代表而已。
仅2008年一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有53名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之星”光荣称号。刘加华、 刘小飞、宋磊、欧阳雷四位同学参选的“爱丽舍轿车主模型的三维数控加工“设计作品获得一等奖,
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在线网讯;此次选送作品要求必须是学生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性并获得省级及以上部门奖励的科技发明、科技制作(设计)、科研论文等。此外在被选送的作品中还有六件作品获得二等奖、六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2008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大区一等奖4项、大区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省级二等奖30项、省级三等奖44项个及优胜奖13项。
为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2004年出台了《授予学士学位的补充规定》,进一步加大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改革力度,破格为“特殊人才”晋升学士学位。其中特殊人才就包括参加全国工科院校大学生五大赛事竞赛获奖情况。即参加全国竞赛、省级竞赛获奖者(仅限于挑战杯、机械创新、数学建摸、英语竞赛、电子制作)等大型赛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领导认为,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以此全面促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全国大学生竞赛的成绩就是检验它的一个标准,全国大学生竞赛可以用来推进学校科研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增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008年12月30 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五教学术报告厅召开2008年度学生科技竞赛表彰大会。表彰本年度学生在科技竞赛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学生代表。据了解,获得全国大学生赛事一等奖的学生可荣获2000元的奖金。
机械工程系主任常治斌教授在《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此文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文引言中写道;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目前,针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这些问题,各个高校都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实实在在的行动着。但是,创新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附属,而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内涵的教育实践。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二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改革和创新问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是普通工科院校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家大改革力度外还应对课外实践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工程创新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长期坚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托现代企业的工程背景,重视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先后在企业建立了40多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上百个实习点,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真正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能力则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创新活动的重要任务,工科院校应以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否则,创新将变得毫无意义。
正如肩负指导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汽车工程系石振东、电气工程系雷钧两位青年教师说的那样;“本科生有条件地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更有利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更有利于他们成才、成长,从常理上讲,本科生并不缺乏科研能力,他们缺的,只是机会和创新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全国惟一一所以汽车学科特色的高等学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这里无疑是汽车的海洋,汽车梦想驱使广大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因而在这里,经常会遇到许多为车而歌、为车而狂的青年学子。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因车而建、因车而兴,3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人才近2万名优秀人才,其中50%以上在汽车行业。人们形象的称“有路就有东风车,有车就有汽院人”,汽院学子遍及奇瑞、吉利、华晨、哈飞、比亚迪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品牌的汽车企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朱志斌)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